師說九宮格


圖片下載

目標與過程


1. 目標:
  認識韓愈的人物背景資料,並熟悉「師說」一課的修辭、字音字形、文章內容以及其意涵。

2. 過程:
  藉由查找韓愈相關資料,並組織資訊以後,利用圖畫紙和色鉛筆整理成九宮格。

3. 作品成果:
  如右圖(按下方連結可放大檢視)

4. 學習成果與心得:
  我藉由這次活動更加了解韓愈撰寫本文的歷史背景, 了解到在他的時代從師問學是一件不受大眾認可的事, 然而韓愈卻獨排眾議、抗顏為師,可見其對儒道的執著。 同時,我也學習到可以利用九宮格的方式整理出課文中的精華內容,增進學習的效果。


內容


1. 修辭:
  感嘆修辭:乎、矣。
  引用修辭:「三人行,則必有我師」。
  對仗修辭: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。
  錯綜修辭(抽換詞面、交蹉語次、變化句式):句讀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師焉,或不焉。

2. 成語:
  面目可憎、垂頭喪氣、動輒得咎、佶屈聱牙、不平則鳴、俯首帖耳、搖尾乞憐、舉手之勞。

3. 結構:
  起:定義師的功能(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)與重要性。
  承:說明「師道」。
  轉:對比古今、人我、士工師道之別。
  合:呼應前文,說明師道不在貴賤而在習道,並給予李蟠讚賞。

4. 經書:
  六經:詩、書、易、禮、樂(失傳)、春秋。
  十三經:詩、書、易、禮(周禮、儀禮、禮經)、春秋(左傳、公羊傳、穀梁傳)、雅爾、倫語、孝經、孟子。

5. 名與字:
  對文:朱熹(元晦)、端木賜(子貢)、韓愈(退之)。
  同訓:諸葛亮(孔明)、曾鞏(子固)、杜甫(子美)、蘇軾(子瞻)、蘇轍(子由)、歸有光(熙甫)。

6. 字音字形
7. 貶謫文學